药品出海 | 平均动力学温度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药品出海 | 平均动力学温度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挑战

在制药领域,温度波动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从患者的安全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温度一旦超出药品标签规定的范围,就可能使患者面临药物疗效降低的风险,同时让制药公司及其供应链承受巨额损失。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仅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问题,每年就有价值 340 亿美元的疫苗被浪费。

在数据收集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下,平均动力学温度(MKT)成为了不少企业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它能否成为挽救产品、节省巨额浪费的“救星”呢?

ELPRO 公司的Micalyn Harris与咨询集团 GDP101 的制药专家Patrick Girten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却有些令人沮丧:MKT 很少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并且仅能作为最后的无奈之举

一、MKT 究竟是什么?—— 制药温度评估的关键指标解析

在美国,《美国药典》1079.2 指南是研究 MKT 的重要参考,它主要针对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评估时的 MKT 进行了说明。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一个指南,并非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规,目前也没有新的法规为制造商和物流公司提供更为严格的操作规范。

MKT 并非简单的平均值,而是一种加权平均值。1079.2 指南中提到,MKT 通过对产品化学降解的动力学进行假设,整合了时间 – 温度历程。它考虑到了一个关键因素:略微升高温度下的长时间波动,可能与高温下的短时间波动对产品的影响相同,甚至更大。打个比方,如果一款药品在略高于规定温度的环境下存放了较长时间,其受到的影响可能比在高温环境下短时间存放还要严重。

最终,MKT 会基于整体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计算出一个温度值,以此来综合评估产品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稳定性。

二、MKT 的全球认可度如何?—— 跨区域应用的差异与挑战

MKT 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得到统一认可。不同地区、国家以及制造商对 MKT 的解释和应用存在很大差异。企业在向各地供应产品时,必须格外小心。

  1. 加拿大卫生部的应用限制

加拿大卫生部(GUI-0069)明确指出,在一些情况下使用 MKT 并不合适。像液体或混悬液可能发生相变、产品需要冷藏或冷冻、属于生物制品,以及有数据表明温度波动会影响产品质量等情况,都不适合用 MKT 来评估。

  1. 巴西卫生监督局的规定

巴西卫生监督局(Anvisa)2017 年的指南也对 MKT 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它仅适用于那些科学数据表明在 25°C 至 30°C 之间允许温度波动,且储存温度为室温(15°C 至 30°C )的产品,而对于需要低温储存(如 2°C 至 8°C)的产品并不适用。

  1. 美国的宽松标准

相比之下,美国依据《美国药典》1079.2 给出的指南虽然解释最为详细,但使用标准却是最为宽松的。

三、MKT 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 制药场景下的实操指南与注意事项

既然每次温度波动都需要制造商评估,那为什么还要计算 MKT 呢?其实,MKT 在评估温度波动时还是有其价值的。依据美国药典(USP),有以下这些美国国内最佳实践建议:

(一)控制室温(CRT)和控制冷温(CCT)应用 —— 不同温度场景下的 MKT 计算策略

  1. CRT 场景

从温度波动峰值开始回溯 30 天,并计算整个波动期间的 MKT。这是因为产品通常不会在同一环境中存放过长时间,使用 30 天的数据更符合实际情况。

  1. CCT 场景

从温度波动峰值开始(包括该时刻)往后计算 24 小时的 MKT。

如果在储存环境中使用 52 周的数据,就会犯常见错误。因为产品不会在同一地点存放这么久,所以不建议使用。另外,任何经历反复温度波动的系统,无论是储存系统还是运输途中的系统,都被视为失控状态。这种情况下,MKT 不能用于为温度波动辩解,必须实施全系统的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

(二)法规更新与风险评估 —— MKT 应用的新趋势与挑战

美国药典预发布了修订 1079.2 指南的说明,其中针对气候 IVb 区国家(储存条件为 15°C 至 30°C)的温度波动限制进行了调整。在《激励文章》中强调,参与成品储存和运输的各方都要深入了解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缓解策略。风险评估,包括航线分析,都应该开展并传达给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但由于资源限制,这些风险评估并不总是能顺利进行,这也给 MKT 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一般来说,与制造商咨询是评估温度波动的首选方法,但受数据可获取性和制造商响应程度的影响较大。当稳定性数据未知或制造商没有回应时,MKT 可以成为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估温度波动的一个有用工具。

四、MKT 与制造商规范谁更重要?—— 决策天平上的关键考量

Patrick Girten强调,MKT 是一种特殊情况,是否使用 MKT 需要由制造商来明确。制造商的规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即使产品经历了可能导致降解或失效的温度波动,MKT 仍有可能判定该产品可接受。美国药典也规定,每次温度波动都要评估,是否接受 MKT 的评估结果由制造商决定。

总结与思考 —— 展望 MKT 在制药行业的未来走向

温度波动对药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和患者安全,同时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回到最初的问题,MKT 能否挽救产品并节省巨额浪费呢?这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指南以及制造商的响应程度。

Patrick Girten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思考方向:当我们使用 MKT 评估一款药物时,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把基于某些假设和理论公式评估为可接受的药物,给自己的亲人使用。这也提醒我们,在应用 MKT 时,必须谨慎权衡,确保患者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

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