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是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人类针对不同的病原菌研发了各类抗菌药,这些药物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与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加上细菌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耐药性,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当某种细菌在一种低浓度的抗菌药环境中无法生存时,则表示这种细菌对该药物“敏感”。为了掌握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准确有效地利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药敏试验进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十分必要。
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临床医师可针对性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择多种药物搭配使用,药敏试验对精准用药和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梯度浓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稀释法: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I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比浊法:最小抑菌浓度值(MIC)的测定是在含有各种浓度的抗生素的反应卡中加入待测细菌的菌悬液,经过一定时间孵育后,用比浊法获取细菌浊度。若细菌生长,浊度增加,吸光度值增大,表示该孔内的抗生素不能抑制细菌,反之表示细菌被抑制,以最小药物浓度仍然能够抑制细菌的反应孔为该种抗生素对此菌的MIC值。
麦氏比浊仪应用于药敏试验的原理、必要性以及优势
点成生物DEN-1和DEN-1B系列麦氏比浊仪是专用于细菌悬浮液浊度测量的优质产品,其利用比浊法对0.00~15.00McF的细菌悬液浊度进行精确测量,测量时间低至1s。紧凑型的设计也极大地节省了使用空间,适合小工作区间使用。
有研究者将100株临床菌株对注射用青霉素钠、硫酸阿卡米星、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的敏感性用比浊法做出判断,然后与传统试管法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比浊法检测细菌对4中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试管法药敏检测结果在5h后无显著性差异。与传统试管稀释法相比,比浊法缩短了药敏结果时间,量化了药敏结果的判断标准[1]。因此,麦氏比浊仪在药敏试验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1]袁明生.比浊法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的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03):358-359.